古砭石疗法沉寂的原因
【导读】砭石疗法既可用于防病、健身、养生、美容,又可用于改善亚健康状态及治疗某些疾病。然而在砭石疗法应用之初并未被大范围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砭石疗法既可用于防病、健身、养生、美容,又可用于改善亚健康状态及治疗某些疾病。然而在砭石疗法应用之初并未被大范围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风气及地域限制;佳石匮乏;针的发展超过了砭。
社会风气及地域限制
古砭疗法的沉寂,离不开当时的社会风气。从战国至秦汉,医学知识及技能的传授需要通过拜师做出郑重承诺后才能得到,并且好的医方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称为禁方,轻易不得外传。在《灵枢•禁版篇》中讲到一个叫雷公的学生到黄帝那里求学受业,“通于九针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编绝,久者简垢,然尚讽诵弗置,未尽解于意矣”。他为了弄清书中的方法和道理,就向老师求教,老师告诉他,“此先师之所禁坐私传之也,割臂歃血盟之也。子若欲得之何不斋乎?”也就是说,老师的师傅曾告诫不许公开传授这些医方和医技,要想得到需斋戒,然后用刀割破上臂,把自己的血涂在口唇周围,做出郑重的不公开外传的许诺,老师方可授业解惑。古代的良医多与获得禁方有关,如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家扁鹊受业于长桑君,传道时长桑君告诉他“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于公,公勿泄”。扁鹊用砭针等术使虢国太子起死回生成名以后,又将医方医技以同样方式传给了他的弟子子阳、子豹、子同、子明等人。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授业的社会风气,客观上必然限制了医方医技的广泛传播。
两汉时期,中国大地上大致存在五个禁方流派,其中活跃在山东一带的是以太仓公淳于意为首的一派。淳于意生于西汉初年,受业于公孙光和公乘阳庆,在齐国王宫治病成名之后,将医方医技秘密传给了他的弟子。在太仓公传授的内容中即包括砭石疗法。为什么淳于意流派擅用砭术?这是与他生活的地理位置直接相关的。淳于意为齐国都城临淄人,曾任齐国京都粮仓主管,故又称“太仓公”。而据《山海经•东山经》记载:“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箴石即砭石。又云:“又南五百里曰凫丽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箴石.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蚩蛭,音如婴儿,是食人”。据张维波先生考证,此二座山均在山东一带①。再看《素问。异法方宜论》中云:“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可以说,正是由于砭石产于山东一带,所以山东一带的医家擅用砭石治病,发展到西汉时期,即形成了以淳于意为代表的流派。换言之,也就是说砭石疗法是有一定地域限制的,出产砭石的地方才有可能盛行砭石疗法。
佳石匮乏
在人类用砭石治病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有的石头疗效好,有的石头疗效差,经过上万年的医疗实践,优胜劣汰,自然选择了以《山海经•东山经》中记述的高氏之山、凫丽之山上的砭石。《山海经》一书描述了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区域,在有关山的描述中共记载了四百多座山。而产砭石的仅山东的上述二座山,这再次说明了砭石的产地仅山东一带,是受局限的。
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不是所有石头打磨后都能有良好的医治效果。②只发现山东一带有两座山出产制作砭石的石料。所以说,石料的来源是非常有限的。正因为砭石来源有限,所以东汉学者服虔在解释砭石疗法沉寂时讲到“季世复无佳石,故以铁代之耳”,非常明确地指出,由于找不到制作砭石的好石料,所以只好以金属制品来代替了。
针的发展超过了砭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可知针的前身是砭石。古人用以治病的砭石有多种形状,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旗头道洼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一根磨制的石针,经鉴定,认为是针的前身砭石。随着冶金术的发明,针具也得到不断地改进,至《内经》时代,才由古代的石针、骨针、竹针而改变为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等金属制品,直到现在的不锈钢针。1978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召公社出土了一根“青铜砭针”,1968年在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墓出土了金制、银制医针九根。综上可以看出,针来源于砭。在针出现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砭针是同用的。如扁鹊治疗虢国太子“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当太子苏醒后,再以中药外熨内服,这是一个运用砭、针、药综合治疗的著名医案。
当针出现以后,针的发展势头确实远远超过了砭,以致于砭逐渐被边缘化了,这其中的原因除前面讨论到的当时比较封闭的授业风气、砭石发展的地域局限性及佳石的匮乏等因素外,不可否认,针确实有其明显的优势,如针刺取穴更精确、刺激部位更深、酸麻重胀走窜感更强等等,再有一点即针刺的操作与砭石的操作相比节省了大量人力,一个医生可以同时接受几个需要针刺的病人,而砭石的操作则是一对一的,耗时耗力(这也是今天我们许多医院开展砭石治疗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从另一方面来讲,针确实无法取代砭,砭石所特有的物理性质及其对人体产生的作用是针所望尘莫及的。因此,自东汉以后,砭石疗法虽然被边缘化了,但它从来没有消失过,据谷世喆先生考证①,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攻邪学派代表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将砭射列为解表时所用汗法中的一种方法,并列举一小儿面肿赤,两目不开,“以铍针轻砭之,除两目尖处,乱刺数十针,出血五次乃愈”。元代名医罗天益《卫生宝鉴》中“上热下寒治验篇”记载“一患六旬有七,头目赤肿而痛,耳前后肿尤甚,胸中烦闷,咽嗌不利,身半以下皆寒,足胫尤甚,由是以床相接作炕,身半以上卧于床,身半以下卧于炕,饮食减少,精神困倦而体弱”,“脉浮数,按之弦滑”。罗氏认为此乃“上热下寒证”,对于在上之热,用砭刺法在肿处开泄放血,对于在下之寒,灸气海、三里以治足跗冷,亦引导热气下行,并同时用既济解毒汤泻其上热,驱热而下,使病瘥。明代汪机的《外科理例》中有一案“一人年逾五十,患已五日,掀肿大痛,赤晕尺余,重如负石,势炽……遂先砭赤处,出黑血碗许,肿痛背重皆去,更敷神效散及仙方活命饮二剂,创口及砭处出黑血而消”。清代张振鎏在《厘正按摩要术》中将砭术作为其二十八法中的一法,“一砭赤游丹也。丹毒赤肿,先以水漱口,恶血各聚一处,用细瓷一片击碎取锋芒者,将箸头劈破夹定,以线缚之,左手二指捻定,右手各取一箸,将锋芒对恶血处,轻轻击破,血出后以玉红膏封之”。以上所列为历代医书中记载的砭石疗法,内容十分丰富。
流传在民间的砭术亦不少见。如山东烟台张朝阁先生祖传用砭仓疗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对此张维波先生一行于2002年8月专程进行了实地考察。用砭石刺入皮肤启脉排脓的疗法在久马王堆帛书》及《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到,但现在已无人使用。张朝阁先生祖传的砭仓疗法属于目前仅此发现的砭刺法的一种,堪称中医疗法的活化石。砭仓疗法不仅再现了远古时代的古中医医术,而且诠释了建立在这一疗法基础上的中医概念,使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迎刃而解。更为重要的是,砭仓疗法疗效奇特,对难治的血液病显示出很好的疗效,让我们见到了真正古中医的巨大威力。又如山东青岛岳氏家族世代相传用砭石养生治病,岳氏传人岳峰先生从事砭术医疗五十多年,其祖辈从事砭术医疗可追溯到五代以前。岳峰先生已为“岳氏九砭”申请了专利。所谓九砭,一指多种用于保健、医疗的砭石、砭具,包括砭镰、砭斧、砭锥、砭棒、砭砧、砭球、砭滚、砭子儿、砭磁;一指多种进行砭疗的方式方法,包括点、压、摇、切、划、刮、拍、揉、擦。四川省张斯特先生家族为砭石疗法世家,四川张氏砭术可追溯到五代以前,张氏砭术对内、外、妇、儿、伤科多种疾病有良好疗效,尤其对颈、肩、腰、腿疼痛及各种瘫痪疗效更为显着。2003年张斯特先生在江苏省泰兴市成立了砭术综合疗法专科医院——江苏泰兴小儿脑瘫康复医院,这是全国仅此砭术综合疗法专科医院,占地19亩,设立了砭刺室、砭术易筋矫形室、砭摩室、砭术热传导室、砭术药物贴导室等。
【本文免责声明】
1、砭萃网站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来源于网络或砭石/砭术相关出版物,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健康的信息为目的,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权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2、砭萃网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所转载内容中包含“极限化”或“功能性用词”,我司声明其全部失效,所转载内容亦不作为广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传介绍依据。
3、如果您对砭萃网所载内容有任何异议,欢迎与我司进行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或删除。
上一篇:正确认识砭石保健法
下一篇:新砭石疗法的问世
推荐产品
砭石百科
砭石养生
砭石专题